字节百科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20:46:00    

5月2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办全运、提品质”暨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新闻发布会。会上,十五运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十五运会足球(女子16岁以下组)竞赛委员会介绍了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筹备情况和广州赛区赛时整体筹备情况。

“今天距离全运会开幕仅剩173天,本届赛事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了全面冲刺阶段。”广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副秘书长谭爱英表示,诚邀大家届时到现场观看比赛,共同见证一座既能呈现顶级赛事,又能让市民乐享品质生活的现代体育名城,在珠江之滨璀璨绽放,共赴这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竞技与惠民共融的体育盛宴。

精益求精,树立竞赛组织新模式

谭爱英介绍,广州赛区将承办田径、跳水等29个比赛项目,为确保赛事顺利开展,我们于4月底起分批有序开展了各项测试赛,其中十五运会测试赛15项,残特奥会测试赛9项,构建了“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测试体系。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足球、攀岩测试赛。

与此同时,十五运会首个比赛项目——女子足球16岁以下组比赛将于5月30日至6月10日举行,广州已经做好迎接八方来客的准备,共同见证首枚金牌的诞生。

广州赛区严格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通过建立19个兴奋剂检查站,实现全项目覆盖,确保赛事纯洁公正。

智慧赋能,打造场馆改造新标杆

谭爱英表示,广州赛区30个场馆全部利用现有的老场馆,其中由广州市负责升级改造的场馆共有23个(市属17个,省属代建4个,区属2个)。直面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等困难,坚持以“广州速度”诠释“中国质量”,努力实现“老场馆、新场景、赛场景”。截至4月底,除1个临时场馆在赛前搭建外,其余场馆已全部按计划完成竣工联合验收。

紧抓本届赛事筹备契机,积极构建绿色行动+美丽全运、无废全运、赛区碳中和的绿色办赛体系,全力以赴实现所有改造场馆至少达到绿建一星级标准。其中,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更是实现了零碳改造项目

资料图: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

全民共建,开启城市更新新篇章

坚持办赛与“营城”相结合,努力实现赛事和城市双向奔赴。谭爱英介绍,广州全面美化“门户”形象,深化机场、高铁站等城市枢纽地区、重要交通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让广大运动员和游客一到广州就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截至目前,已针对赛事60条保障通道全面推进道路品质提升,改造过程中,部署警力整治交通秩序,确保市民出行安全顺畅。

围绕30个场馆,联动推进17个精致街区环境升级。通过无障碍设施全覆盖、城市空间营造,推动场馆和街区,在赛后转化为市民健身文化新地标。目前省人民体育场、越秀山体育场、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周边精致街区基本完工,天河体育中心周边精致街区将于本月底完工,我们将以全新的街区风貌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展现温度,构建赛事保障新范式

谭爱英表示, 坚持科技护航,改造后的场馆升级实现智慧蝶变,兼具智慧科技、无障碍等特色。特别是创新搭建的智慧场馆运营管理云平台,让传统场馆进阶为可感知、会呼吸的智慧体育综合体。

重点深入赛事场馆、接待酒店等场所,开展信号检测、容量评估、隐患排查等工作,确保5G通信网络运行正常。系统对赛事场馆区域开展电磁环境监测摸底,全面掌握电磁环境状况。

彰显“志愿之城”的魅力。广州赛区计划招募1.4万余名赛会志愿者。自2024年12月启动招募以来,共有来自47所高校6.9万名学生报名。经过严格选拔,目前预录用志愿者名单已进入复审环节。

此外,遴选了定点医院80家,选定首批接待酒店23家,组建“一场三站”保障团队,确保服务精致周到。创新“一站式”服务模式,实时共享行程信息,调配接驳车辆“点对点”无缝衔接。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喆、章程、吴子良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喆、章程、吴子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