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百科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梦·青海故事】老手艺 新传人:95后用创新续写银铜器传承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3:04: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罗珺 通讯员 俞惠珍

一位出生于1999年的女孩,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的繁华,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从事银铜器加工,她用创新的思维和精湛的设计,为古老的银铜器制作注入新的活力,让这门传统手艺在新时代里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位女孩名叫金广芝,出生在西宁市湟中区阳坡村银铜器制作世家,父亲金维达是青海省一级工艺美术师,从事银铜器加工制作已有37年,凭借着一手精湛的制作手艺,在家乡打造了“小钦山舍”银铜器加工坊。

小时候,金广芝就常常看着父亲将一块块普通的银铜材料,经过熔铸、锻打、錾刻等一道道复杂工序,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她的心中便种下了对这门手艺热爱的种子。

长大后,金广芝前往大城市求学,期间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现代艺术和设计理念,也看到了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市场中的机遇和挑战。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决定继承父亲的衣钵,将家乡的银铜器制作手艺传承下去。

“我是从小耳濡目染,在家人叮叮当当的锤子声中长大的,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从事银铜器行业,对父辈来讲它就是技艺的精湛、花纹的精美,但对我来说不一样,它是珍贵的文化产业,我想用我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和父辈们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结合到一起,再加一些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元素,以及我们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让传统的行业焕发新的生机。”金广芝边打磨着物件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2022年刚回到家乡后,金广芝并没有急于上手制作,而是先花了一段时间深入了解银铜器手艺的历史和特点。她跟着父亲学习传统的制作工艺,从最基础的熔银、锻银开始,一点点打磨自己的技艺。同时,她也尝试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年轻人审美的作品。

在创新的道路上,金广芝深知要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摸索。她通过不断地向父亲请教,查阅大量的资料,反复打磨,终于有了自己的处女作。

除了在设计上创新,金广芝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她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自家的银铜器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金广芝从父亲手中接过的不仅是铁锤和模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金广芝正在用创新为传统手艺注入新活力,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

编辑:李雪薇;

主编:王十梅;

总监:王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