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吕新涛)7月16日,咸阳市举行“打硬仗 求突破 决战决胜‘十四五’迈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就各自领域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报告。
市商务局:打硬仗、求突破,奋力迈出咸阳商务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近年来,咸阳市商务局聚力打好提振消费和外贸拓展两场硬仗,促进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全力跑出商务工作“加速度”,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商务运行提质增效。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400亿元,是2020年的1.7倍,位居全省第2位,增速达到8%,位居全省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23.6亿元,总额连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延续稳中向好态势,1—6月份,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网报零售额同比增长12.3%,位居全省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53.01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呈现出“以主城区为核心、各县市多点开花”的空间布局。聚力打造消费品以旧换新“咸阳模式”,创新汽车、家电等5大领域“一站式”服务,累计撬动消费超32亿元。全市消费活力持续迸发、“烟火气”更加浓厚。
电子商务跨越发展。在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中,10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98.24%,电商企业达到1419家,网络零售额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对外贸易格局重塑。咸阳市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与法国勒芒、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市等8个国家13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创新“特色产业+跨境电商”模式,武功成功创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扎实推动园区建设升级晋档,形成“2+13”开发区格局,建成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区6个、省级经开区7个、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2个,率先在全省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便民服务优化升级。通过促城市商业“增特色”、促流通效率“上台阶”,推动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累计创建“老字号”56家,其中中华老字号3家、陕西老字号18家。成功打造汇通什字、北平街等特色街区10余条,福园巷子荣获“省级示范步行街”“陕西省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双示范。2024年,咸阳市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市国资委:夯基垒台,瘦身健体。
近年来,市属国有企业运行长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2024年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498.39亿元,所有者权益455.99亿元,较“十三五”末均增长32.58%。2021-2024年市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1亿元,上缴税费31.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2.7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18.45亿元。
市国资委监管架构更加科学,形成了“3+14”的国资监管新架构,实现了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2023年,以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印发了《咸阳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及重要子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咸阳国资委对照《权力责任清单》厘清了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21类23项权责事项,对照《授权放权清单》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授权放权9项,同时制定印发了配套制度文件13份,做到了“管好”与“放活”并重,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
围绕解决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以两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通过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2022年的第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顺利通过省上评估,2023—2025年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率已达96%,进度位列全省各地市第一方阵。2023年,开展亏损企业治理以来,33户企业扭亏为盈、16户企业实现减亏,累计减亏7541万元。“压减”工作强力推动。今年6月,以市政府办文件印发了《市属企业减少非必要法人企业户数及压缩企业层级工作方案》,计划利用3年时间减少103户市属企业户数,并将管理层级由6级压缩到4级,目前已完成12户企业的清理退出。
坚守风险底线,确保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在隐债清理方面,指导市城发集团、产投集团积极争取化债资金45.7亿元。市金控集团实现隐债清零,产投集团4月底已退出融资平台名单,完成了“双退”。在非标债务置换方面,累计帮助企业完成非标债务置换40.51亿元,企业财务成本有效降低。企业负债率相较“十三五”末下降2.72个百分点。为规范企业健康运行,对融资利率在6%以上的融资项目进行备案管理,严控融资成本;2024、2025年连续2年开展国资监管审计,跟踪企业完成整改,有效发挥纠偏正向作用。
近年来,市国资委引导企业围绕全市“16+8+3”产业链布局,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55个,完成投资228.88亿元,2024年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相较十三五末增长43.23%。6个央企在咸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8.01亿元,其中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为推动“显示和玻璃基板”协同布局,核准了彩虹股份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彩虹光电30%股权,并于今年6月24日在省政府成功举办了《咸阳彩虹光电股权转让协议》签约仪式。
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四大安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系统以“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为主线,着力抓好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四大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市场监管局压实“两个责任”,全市5500名干部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6873家,发现整改问题11390个。打好“组合拳”,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整改问题101项,责令停产整改6家,关停小作坊1家,立案查处9起;网络订餐平台监管处置违法线索284条,下达合规指导书8份,下架违规商户180余户;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立案查处案件66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1277余公斤,罚没67万余元;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查处违法案件4起;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36个。上半年,全市共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511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09起,货值30.61万元,行政处罚126.82万元,销毁不合格酒水饮料等商品20.7吨,货值970万余元。
为持续推进药品安全工作,市场监管局对全市1806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等级评定。开展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对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等小型医疗机构药械安全开展专项检查,责令整改84家。加大网络销售监管,处置违法违规线索5条。完成药品监督抽检161批次,合格率97.4%;完成化妆品监督抽检12批次,合格率100%。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17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864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226份,每百万人口分别为517份、205份、53份。立案查处“两品一械”案件63件、行政处罚84余万元,向公安机关移交犯罪线索1起。对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等4家药品生产企业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制剂室在建、新建项目进行帮扶指导,促进制剂室规范化建设。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织密织牢,电动自行车、化肥、电线电缆、建筑保温材料、农村消费品、燃具聚火防风装置、燃气器具及配件等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积极推进特种设备“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巩固提升、电梯安全隐患排查、燃气管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效化解安全风险。
此次发布会的召开,集中展示了咸阳市在商务、国资、市场监管领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这标志着咸阳在“打硬仗、求突破,决战决胜‘十四五’”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下一步,全市上下将继续保持昂扬斗志,聚焦重点任务,持续精准发力,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注入更强劲动能,奋力谱写咸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