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通城县塘湖镇大埚村百余亩玉米进入成熟期,丰收的喜悦在田间地头蔓延。7月10日清晨,鲁直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门前人头攒动,种植户们挑着刚采摘的新鲜玉米前来交货,合作社负责人刘彩云忙着称重、结算。
“今年已收购玉米2万斤左右,向农户支付货款5万余元。”刘彩云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记者介绍。谁能想到,正是她,靠着“一起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一步步带领着上百户乡亲走出了一条“电商+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振兴新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彩云模式”。
归乡逐梦
一线乡愁牵动创业契机
这份深深扎根于乡土的事业,源于刘彩云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埚村人,家乡的山水养育了她,也让她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情的眷恋。
2020年,刘彩云做出了一个让家人和朋友都倍感意外的决定——关闭自己在外地经营多年且生意红火的药店,回到老家大埚村重新开始创业。“当时药店的生意确实很好,但每次回老家,看到乡亲们守着富含硒元素的好土地,收入却始终上不去,我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刘彩云回忆起当时的回乡所见,感慨万千。
黄袍山区的土壤和水源富含硒元素,这使得当地的农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品质优势。然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再加上信息闭塞,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往往“养在深闺人未识”,要么因为卖不出去而烂在地里,要么就是被前来收购的商贩以极低的价格买走。刘彩云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或许能成为打破这种困境的关键。于是,她把村里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改造成直播间,独自一人踏上了电商创业的征程。
“刚开始直播面对镜头时,我手都在发抖,特别紧张。”刘彩云笑着说。但她没有气馁,白天挨家挨户收集各类农产品,晚上熬夜研究直播技巧,最终,这位“网络小白”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打开了乡村直播带货局面。
她的直播间也慢慢积累起了人气,创业当年就收获了30多万粉丝,销售额达160万元。曾经无人问津的毛竹笋、马齿苋、野板栗等山货,通过网络平台走出了大山,卖出了好价钱,让乡亲们第一次尝到了“电商”的甜头。
模式创新
“四统一”搭建产销桥梁
在电商领域初尝成功的滋味后,刘彩云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2021年,在塘湖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牵头成立了鲁直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创新推出了“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四统一”运营模式,让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高效对接。
“过去,农户们都是分散种植,种植品种杂乱无章,农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很难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自然不强。”刘彩云介绍道,合作社成立后,先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种植的品种,然后免费为社员提供种子,并且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全程指导,确保标准化种植。等到农产品成熟后,农户可以先自行销售,卖不完的部分,则由合作社保底收购,为农户省去后顾之忧。
黑花生就是这一模式成功运作的典型案例。合作社成立后不久,她便引进黑花生品种进行试种,面积达到600亩。由于黑花生营养价值高且品相好,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网红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黑花生的种植面积已经增至1100亩,为种植户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除此之外,甜玉米、七彩花生、小红薯等农作物也借助这一模式得到了迅速推广。
“以前种普通花生,一亩地的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改种黑花生,光是合作社的保底收购价,一亩地就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大埚村村民汪经富算着这笔增收账,脸上溢满笑容。更让乡亲们感到安心的是,合作社在种植基地建起了冻库,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的储存难题;还在景区设立了分销点,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让农产品的销路更加畅通。
三产融合
“彩云模式”绘就振兴蓝图
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延伸,刘彩云的助农事业也迈向了新台阶。
她成立通城县鲁直第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凭借在这一领域的突出贡献,她先后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市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省文化和旅游带头人,2024年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现在,在黄袍山景区,鲁直第的农产品体验馆成了游客必去的打卡点。游客可以在此品尝各种富硒农产品、亲身参与农事体验,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同时,公司还开发了农家乐、民宿等配套项目,不仅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内容,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让更多人享受到产业融合发展的红利。
去年,合作社综合收入突破千万元,其中农产品直播销售额500多万元。基地目前已覆盖塘湖镇及周边5个乡镇10多个村,惠及500多农户。这一成绩吸引了各方关注,前来考察学习的团队络绎不绝,“彩云模式”也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站在黄袍山顶,刘彩云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梯地,满怀憧憬地说:“我的梦想是让黄袍山的地块都成为合作社的基地,让村民都成为合作社的社员,我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如今,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甜玉米田里,农户们正忙着采摘丰收的果实;黑花生地里,饱满的花生长势喜人;直播间内,订单的提示音此起彼伏。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富含硒元素的土地上铺展开来。
本报记者 丁伟 通讯员 刘建平 刘颖 胡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