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3年,将爱好变成创业项目,在木屑里让梦想开出花,不仅自己成为青岛市大学生创业明星,还被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聘请为青岛市创业导师!这就是00后姑娘盛雪,一个把创业视为一道开放题,把解题当作乐趣的姑娘。
5月16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聘请361人为青岛市创业导师,元周绿文化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盛雪在列。2014年12月,她还获评为青岛市大学生创业明星。
不过创业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海岸新区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内的云木工坊,见到了盛雪,听她讲述她的创业故事。
盛雪(右)和伙伴在制作木质机器人
风生水起,把木工教育送进30余学校
推开云木工坊的大门,里面开阔明亮。摆放着各种尺寸的木制文创产品、木制玩具、木制生活用品……
25岁的盛雪正在工坊里忙碌着,看到记者,起身迎了上来。她留着齐耳短发,青春靓丽,自信干练。
盛雪
盛雪迫不及待地带着记者参观她的工坊。
盛雪在做木工
800平方米的工坊分区明确,有展厅,产品制造车间、研学活动区域等。展厅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木制玩具,从小到大的一套木制小猪、各种玩偶摆件、挂了整整一墙的各式木制枪,甚至还有比人还高的木制变形金刚,其中既有老师的作品也有学生的作品。在产品制造车间,有雕刻机等多种类木制品加工机器,一旁的墙上挂满锛凿斧锯各种工具。研学活动区域,摆放着供学生制作木制产品的桌椅板凳,旁边满满一墙的图纸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盛雪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学生研学时绘制的图纸。
盛雪团队的木工课在展会上
“我们开设了儿童木工教育板块,孩子们可以来我们这里做木工,更多的是我们去学校给学生上木工课。我们还可以给学校提供材料、教具、培训、耗材等。”如今,盛雪实现了她当初的梦想,这家木工坊是目前青岛市唯一一家可以开展大批量木工研学的地方,每到周末与节假日,会有大批孩子来这里学习制作手工。同时她还与30余家学校建立起了合作,到学校为学生开设木工课,让孩子在学校里就能体验到做手工的快乐。
眼下,11人团队的云木工坊早已实现了盈利,年收入约400万元,每年有1500人左右长期跟随团队学习木工课程。在盛雪看来,创业团队集合了行业核心竞争力,“我们有教育行业从业经验,研究过原材料、工具,做过文创木制品量产,会设计,年轻设计师有创新思维。”
绝地反击,与课本知识点巧妙结合
别看现在做得风生水起,但此前,盛雪曾一度有放弃从事木工行业的想法。
3年前,还在从事文创木制品生产、加工的她,在运营中发现,文创木制品产量有限,利润空间亦有限,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就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盛雪和小伙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起参加了“青岛创业城市合伙人创业能力提升营”活动。在提升营里,她介绍了他们的创业项目,也坦承他们面临的困境。多位创业导师都很认可她的项目,鼓励她坚持下去,还建议她把创业方向偏向于教育,并推荐了多位可供学习的前辈。
盛雪很听劝。活动结束后,团队就着手研究如何将木工和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调研,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期望。他们发现学校教学课程体系中没有木工课程,市面上也没有木工教育体系,于是他们自己着手研发儿童木工教育。
“我们扒着小学、初中课本,看哪些知识点可以结合进去。比如,课程涉及摩擦力、结构力学、张拉整体式结构等,我们就结合着这些点,设计相应的木工课程。”如今,80多节木工教育课程都是盛雪团队结合课本、以木工为载体自主研发的。
凭借着这些巧妙结合的课程,加上行业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如今盛雪的木工课程,已经进入30余所学校。
眼下,盛雪和团队正在开发木工课程“套盒”,方便培训机构用于教学。如他们为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设计的木工课程,其中有制作木质飞机的章节,教学中,学生边制作边学英语,老师用英语讲解飞机的各个部位,学生学得起劲,英语记得也牢固。
敢想敢干,解压爱好做成事业
盛雪最初接触木工,还是在疫情期间。那阵子,还是青岛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她,在家上网课,学习之余,为缓解焦虑、打发时间,在家里做起了木工。渐渐地,制作的文创木制品多了起来,她就放在闲置二手交易平台上卖,没想到做出来就能卖出去。这时,她意识到这是商机。就布置了一个木制品的加工小车间,生产木制文创产品,定位为用年轻人的视角做年轻人用的文创产品,比如抽纸盒、铃铛、木质玩具手枪等产品。
市集上小朋友在把玩木制品文创
在盛雪看来,年轻人的休闲生活正在发生新变化。未来提起文创木制品,不应再是只有古老、传统的设计风格,而应开发出更多有新意的产品。抱着这个想法的她,干得不亦乐乎。
大学临毕业时,盛雪有很好的工作机会,她却选择了创业。那时,她在薛家岛街道租下了一个80平方米的工作室,每天从工坊出来,满头木屑。为做市场测试,出门摆摊卖木制品。 “我妈不理解,一个大学生,放着白领工作不做,要去车间里受累,还要去摆摊。”
盛雪(右)和小学生在一起做木工
在团队量产木制产品后,盛雪发现自身的木工技艺尚有欠缺,趁着毕业前,她到青岛一家林产品公司实习了7个月。这期间,盛雪不仅制作技艺得到提升,还接触了原材料市场,了解了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趋势,熟悉了工厂运作流程和员工岗位职责。
盛雪的创业之路,大学毕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除了支付自己的生活成本,还有公司支出,对她来说这是个难熬的阶段。而且她越干越发现,文创木制品利润空间有限、市场也有限。就在她一度考虑放弃的时候,那一次的创业能力提升营,导师们的话为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于是她带着团队将服务领域从文创木制品设计拓展至儿童木工教育等多个领域,她的事业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小学生在做木工
“创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是我的乐趣”
与这个短发姑娘交流越多,就越感受到,她身上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以及她的那份韧劲。
可能正是因为精力旺盛,盛雪的大学生活与一般大学生过得完全不一样。迈入大学校门不久,还是大一新生的她就琢磨着创业。
她发现,同学们有旺盛的消费需求,她期待用一款微信小程序链接学生与商家。团队成员不会做编程,她就邀请精通编程的同学加入,做了一款微信小程序。这款小程序定位为校园万事通,涵盖校园吃喝玩乐、学习、生活等相关消费,在小程序上可以找到校园兼职、校园电动车租赁、团购优惠券等。
小学生们在木工课上
盛雪的创业是从270块钱投资起步的。为给项目引流推广,她和小伙伴从生活费里匀了270块钱,和打印店讲价,用这笔钱印了3000张传单。3000张传单,如何发遍一个1万人的校园?盛雪想了个办法,晚自习前,把传单发下去,晚自习结束后,再把课桌上遗留的传单捡回去,次日再到其他教室发放。当时,同学们在单页上写满了验算题,在她看来,这是美好的回忆。
在盛雪看来,大学时的创业更为“纯粹”。在大学里,盛雪曾不核算成本、不考虑利润,做过好玩的事情。有一年情人节,盛雪在校园里贴满了玫瑰花,学生应急自取。办这次“应急玫瑰”活动前,盛雪去云南旅游,发现当地鲜花价格便宜,回校就想做点疯狂的事。于是从云南买了很多玫瑰花,在情人节前一天晚上把花贴满校园,篮球场网架上、公寓门前都被她贴满了玫瑰花,旁边是她留给校友们的一句话——“你遇到了爱情,就拿下来送。”这个创意,除了想完成“做一件疯狂的事”,也带着为小程序增加曝光的小心思,她和小伙伴们在鲜花包装纸上留下了小程序的名字。
带着这份疯狂与执着,两三年间,盛雪和小伙伴挣了第一桶金。
“创业是一道开放题,解题是我的乐趣。”盛雪笑着说,“这个题目,像在一款游戏里,任务是如何把这家公司经营好。这是一道大题,给你阅读、学习的空间,全凭你自由发挥。”她乐在其中。
“我在创业这条路上走了三成,还有七成的路要走。”盛雪说,“我能看到自己从10分,做到20分、30分,我相信未来能得到高分。”
盛雪有个宏大的心愿,她希望未来能在全国各地的一些高端商超的一楼开店,售卖年轻人喜欢的、小而美的生活家居类产品,材质都是木头。“店里满是木头做得精致的家居用品和文创。再辟出一个区域,放置学生们设计的产品。让产品和教育相辅相成。”她说,有学生上过制作灯和挖掘机的课程,结课时,制作了一个挖掘机造型的灯,超有创意。
做一个带给人以温度的木制品牌,铺向全国,是盛雪的愿景。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