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情绪消费新蓝海
——委员献计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三)
7月9日,在石家庄市万象城的“TOP TOY”潮玩店,年轻顾客在选购盲盒。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摄
买一瓶“好运喷雾”、摆一盆“放轻松”绿植、下单一份“树洞倾听”……在当前的快节奏生活中,主打“带来好心情”的情绪消费正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
情绪消费带来了怎样的新机遇?河北如何抢抓机遇丰富产品供给?近日,记者实地探市场、看活力,采访部分政协委员、商家和顾客,探路我省情绪消费新蓝海。
年轻人“为情绪买单”催生经济新风口
7月5日,在石家庄市万象城的“TOP TOY”潮玩店,盲盒、手办、积木等潮玩商品琳琅满目。众多穿着时尚的年轻人聚集店内,不时有人因抽到心仪款盲盒而欢呼雀跃。
“商品中盲盒销售额占比超60%,高峰期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正忙着为热销款盲盒补货的店长王康告诉记者,拆盒瞬间的期待感和惊喜感尤其让年轻人“上头”,吸引他们持续消费的,除了产品本身的时尚属性,还有这种“超幸运”的情绪体验。
对此,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市工商联副主席陆洪兵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不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扩展到精神层面。一些释放焦虑情绪、提供情感陪伴的新型产品和服务,因承载情感价值而成为消费新热点。“过去人们购买商品主要关心‘有什么用’,现在年轻人消费更看重‘能让我感受到什么’。”陆洪兵委员说。
当下,LABUBU的爆火正是抓住了这一消费逻辑的转变:拆盲盒前的紧张与期待,是消费者购买“悬念”的即时情绪反馈,它能够缓解生活中积累的压力与焦虑。当消费者抽到隐藏款盲盒并拍照发到社交平台时,小小的玩偶在收获点赞与评论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个性化表达与圈层归属的双重需求。
“从LABUBU那一口极具标志性的小尖牙,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时下最流行的IP形象,是年轻人的自我画像,击中了他们拒绝标准化的心理,说明‘Z世代’的消费诉求已从‘悦人’变成了‘悦己’。”陆洪兵委员认为。
“文化+情绪价值”拓展消费新场景
7月5日傍晚,正定荣国府内游人如织、曲乐悠扬。游客张雨薇做好仿林黛玉的妆造,款款漫步在回廊间。“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我不再是书外的‘旁观者’,而成为穿梭在故事里的‘戏中人’,情绪上的满足感更强烈。”张雨薇说,这并非她第一次沉浸式夜游,每换一个人物妆造,都能体验到不一样的心境。
“情绪消费主要受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情感寄托等因素影响,更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幸福感、快乐感和获得感。”省政协委员、民盟石家庄市委副主委田宝川分析,这也是游客在一张门票之外,还愿意购买妆造、跟拍、旅游搭子等服务的原因。
如今,这种“文化+情绪价值”的模式,正成为引领我省情绪消费的新亮点。在定州博物馆的定瓷文创店里,带有“平安喜乐”字样的定瓷茶杯备受欢迎;石家庄食草堂艺术园区内,游客可以亲手制作皮具,在敲打声中感受慢生活的治愈……
“情绪消费不是冲动消费,它并非简单的感官刺激,而是来自高度的情感共鸣。”田宝川委员建议,将“文化+情绪价值”融入体验场景设计,强化游客的体验感与获得感;融入地域表达,通过开发非遗体验、方言互动等场景,强化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融入公共空间的营造,突出烟火气与松弛感,打造能社交、有情感的消费场景。
抢抓“风口”,委员们还认为,应鼓励企业推动情绪消费产品、内容、服务创新突破,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聚焦主要消费群体,挖掘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情绪价值。比如,鼓励各地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等旅游旺季,举办惠民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发展沉浸体验、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新业态。同时,加强对包括情绪消费在内的服务消费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优化政策举措,共同促进情绪消费。
打造更有温度的“情绪消费生态链”
情绪消费不仅存在于“诗与远方”中,还在日常的柴米油盐里。在石家庄首家引进“胖东来”理念的永辉超市,顾客就在消费中收获了满满的“情绪价值”。
在这里的便民服务区,不仅有微波炉、免费1小时的充电宝、洗手池等,还随季供应免费花茶饮品。超市货架上的放大镜、榴莲柜台旁的防扎手套等,让顾客倍感贴心。超市生鲜区还推出了“当季推荐菜谱”,帮助顾客解决“吃什么、怎么选、怎么做”的烦恼。
“许多顾客愿意来我们店,除了满足采购需求,还想在这里得到一种‘有温度’的对待。对他们来说,这里不仅是卖场,也是忙碌都市生活中的‘情绪补给站’。”永辉超市太行大区总经理傅佰华说。
在省政协委员、河北美术学院执行院长甄墨看来,线下实体空间通过场景营造和仪式感设计,让情绪消费从单纯购买商品升级为体验服务,是传统零售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学习“胖东来”经验,委员们提出,我省应从政策层面鼓励各类新兴商业体探索建设“情绪友好型”空间,推动“商超+心理陪伴”“景区+情绪治愈”“社区+体验活动”等模式,形成覆盖广、黏性强的“情绪消费生态链”。
“情绪消费将情感与产品联系了起来,但在拓展消费新空间的同时,也应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甄墨委员认为,情绪消费离不开高质量的产品支撑和严格的监管措施,这既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举措,也是突破“网红效应”、实现长效发展的关键。在他看来,只有当情感共鸣与品质保障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让情绪消费从短暂的热度转化为可持续的市场价值。
构建更有温度、更加规范的情绪消费生态,委员们建议,通过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准入和服务标准、建立投诉预警和处置机制等手段,完善情绪消费产品规范和服务标准,营造便利、放心、优质的消费环境。同时,加强消费监管,引导相关经营主体诚信合规经营,并加大对相关领域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记者刘冉)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马磊
■校对/赵润泽、侯明怡
■监制/姚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