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近四年的金融纠纷在2025年7月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近日,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远智慧”)全资子公司南京科远智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能投”)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通分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南通分行”)的2.95亿元存款质押纠纷,在经历终审判决银行败诉后,因执行环节受阻与银行反诉陷入僵局。
回顾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智慧能投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存入3.45亿元人民币,但随后发现其中2.95亿元被未经授权的质押,而公司对此毫不知情。
经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犯罪嫌疑人伪造印章进行诈骗的案件。在随后的民事诉讼中,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要求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返还本金及利息。然而,在执行阶段,银行未能及时赔付,导致科远智慧不得不申请追加浦发银行总行为被执行人。面对这一局面,浦发银行南通分行采取了反诉行动,要求智慧能投等承担“财产损害赔偿”。
科远智慧对此表示,银行的反诉行为意在拖延执行进程。目前,反诉案件已被法院受理,但具体的开庭时间尚未确定。这一事件不仅对金融司法的效率和公正性提出了挑战,也对市场信心造成了持续的考验。随着案件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和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期待一个公正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存款“失踪”始末:从质押疑云到刑事诈骗
事件起源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间,智慧能投陆续在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存入3.45亿元的定期存款。2021年11月,科远智慧公告披露,其中4000万元存款到期未能赎回,另有2.55亿元处于被质押状态,而上市公司对上述质押行为“毫不知情”。经查,该存款被用于为南通瑞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瑞豪”)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提供质押担保,因南通瑞豪未能偿债,导致科远智慧存款无法兑付。
更蹊跷的是,涉事三方均否认知情:南通瑞豪股东称公司实际经营者身份成谜,且其前法人已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科远智慧坚称未签署任何质押协议;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则于2021年11月15日同步报警,称“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事实真相”。
随着案件深入,司法机关认定这是一起“犯罪嫌疑人伪造存款企业印章、冒用名义实施诈骗”的刑事案件,刑事判决书明确追缴涉案企业获取的贴息款项,但因涉案人员上诉,判决尚未生效。
民事诉讼层面,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12月31日一审判决浦发银行南通分行返还智慧能投2.95亿元存款本金及逾期利息,诉讼费由银行承担。2025年5月17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认定银行未尽到对存款质押的审核义务,需承担全部责任。
然而,判决执行阶段却陷入僵局。科远智慧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7月4日,公司未收到浦发银行南通分行任何赔付款项,遂向崇川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获立案。在执行过程中,因浦发银行南通分行“不能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智慧能投申请追加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浦发银行总行)为被执行人。
银行反诉“财产损害赔偿”,储户指责“拖延战术”
在科远智慧申请强制执行后,事情并未走向终局。
7月16日,浦发银行南通分行向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指控智慧能投及自然人盛某在存款过程中存在过错,要求连带赔偿银行2.95亿元本金及利息。浦发银行方面认为,科远智慧相关人员接受中间人返现4067万元用于账外发放员工奖励,存在重大过失。
对此,科远智慧公开反驳,称银行反诉实为“拖延执行”。科远智慧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终审判决已明确银行全责,我们已追加浦发总行为被执行人,2.95亿存款拿回只是时间问题。银行一边承诺7月1日还款,一边在南京起诉,目的就是扰乱投资者判断。”科远智慧强调,刑事判决已认定诈骗行为与己无关,且公司实际控制人承诺全额兜底损失,投资者权益不受影响。
从这起案件折射出银行业内控的严重漏洞。此前,浦发银行南通分行曾因票据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违规销售等问题被银保监会罚款130万元,而本案中存款被伪造印章质押,暴露出银行印章核验、授权审批等环节的失守。与此同时,科远智慧收取中间人“贴息”的行为,也反映出部分企业对高息诱惑的风险识别不足。
目前,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已受理浦发银行南通分行的反诉,科远智慧表示将“全力应诉”,但开庭时间尚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