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百科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快评丨尖子生高考575分被赶出家门,父母决绝就能“治”好孩子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6:28:0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575分被扫地出门更值得追问的,应该是孩子究竟在哪一个瞬间,早已对父母关上了心门

更换门锁密码、切断生活费、多种办法让电费透支停电,这些看上去比较极端的做法,只为把孩子推出家门?最近,“尖子生因沉迷手机高考575分被父母赶出家门”一事引发广泛热议。在媒体镜头记录下,这一家的亲子关系很僵,亲人相见,彼此态度冷若冰霜。

也许有人会说,575分的成绩可以读一本,怎么就被扫地出门了?难道这家长眼中只有分数,才如此绝情又狠心?男生父母表示,他们生气的是孩子的散漫和堕落。男生就读全国知名中学,此前成绩较好,曾承诺“买了手机会好好学习”并签保证书,但未能履约,玩手机时间越来越长,成绩也下滑得厉害,父母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父母眼中,浪费天赋、自私堕落的儿子让他们寒了心。眼睁睁看着曾经优秀的孩子沉迷手机荒废学业,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似乎唯有用生存压力倒逼,“断亲”才能让装睡的孩子奋发觉醒。

不少网友在得知事情原委后,也站在父母这边,对他们的做法表示同情和理解,认为面对“巨婴”,唯有霹雳手段,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父母的粗暴决绝,亲子信任的崩塌,难道只发生在高考出分这一瞬间?孩子也袒露心声说:“我会羡慕别人的父母,我父母非常传统,会用极端方式逼我就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575分被扫地出门更值得追问的,应该是孩子究竟在哪一个瞬间,早已对父母关上了心门。

现实中,很多家长视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自以为坚壁清野控制手机,就能让孩子专注学业。实际上,与其苦恼于“玩手机”这个结果,不如从源头上思考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困在手机里的孩子,困境可能在手机之外。手机成瘾固然可恶,但错误的教育方式、现实生活的压力,才可能是将孩子推向手机的源头。

不妨试想一下,现如今,有多少家长张口分数、闭口排名,家庭中可能没有真正的生活。常见的口头禅就是“快点起床”“赶紧吃完”“作业写完了吗”“几点了你还玩手机”“手机交出来”……当孩子遇到学业困难,产生畏难情绪,家庭有没有进行必要的纾解?如果只是一味指责批评孩子不够努力,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现实生活,自然不如不停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手机。

部分亲子关系的工具化,会让孩子被家长视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而非被尊重的独立个体。一些父母的控制欲,会让他们的爱扭曲变形,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剥夺了自主性和情感支持。比如,面对高考失利的孩子,父母如果没有丝毫安慰,只顾采取绝情极端手段,只关心学业和分数,那再优秀的成绩可能也无法挽回亲情的破产。

家长的决绝看似铁了心,实则是长期教育失效的无奈爆发。扫地出门,难以让孩子触底反弹;求助无门,只会让孩子封闭心门。不带压迫感的陪伴,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力量,激发他们心底的自驱力和自律。

当父母不再用“你应该”来框定孩子,转向问“你想要”鼓励自主和创造性,桎梏亲子关系的枷锁才会被打破,回归情感联结的本心。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林静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