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伦贝尔市河西政务服务大楼职工第二食堂与河东党政大楼职工第一食堂相继飘出诱人香气。新鲜出炉的俄式列巴金黄酥脆,清甜的桦树汁沁人心脾,俄式红汤浓香四溢······以体验新“食”尚为主题的额尔古纳特产品鉴活动在两天时间里分赴两处开展味觉盛宴。作为额尔古纳市打造“中国·列巴之乡”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这两场活动不仅让职工们“舌尖漫游边城”,更成为一座生态旅游之城以地域美食为纽带,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鲜活样本。
舌尖上的文化之旅
活动现场,额尔古纳地标特产与文化的双重魅力持续“圈粉”。在列巴展位前,新鲜出炉的列巴麦香混合着野生蓝莓酱的果香扑面而来,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500多个列巴便被抢购一空。“我们的列巴用额尔古纳本地牛奶和面粉,大兴安岭野生蓝莓酿制的果酱烤制,很多人在购买过程中询问制作技艺,并咨询列巴文化馆的参观路线。”工作人员说。
文创产品展台上,以额尔古纳城市地标“雪圆圆”为元素的保温杯、钥匙串,印有额尔古纳湿地、白桦林等风光图片的文创产品同样吸引了人们驻足观赏。这些设计源自额尔古纳多民族共生的人文肌理。大家买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对额尔古纳文化的向往。
食堂内,大家对刚出炉的俄罗斯族传统美食苏伯汤、肺子包、大肉串等美食赞不绝口。为呈现地道的额尔古纳味道,活动餐食负责人提前一周就开始筹备食材。他们用心的选择食物原料,如制作列巴用到的牛奶当天从牧场直运,肉的选用为额尔古纳当地的优质牛肉。他们希望通过食材的本真,既能让大家品尝到额尔古纳的独特味道,也能让大家感受到边城的良好生态。
此次活动俄罗斯族餐食日均供应超200份,特色产品展销会销售额突破3万元,列巴产品成为活动销冠,销售额近1.5万元,大家用“舌尖投票”印证了额尔古纳特色产品的市场潜力。
从边城美味到产业名片
近年来,额尔古纳市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多措并举推进“中国·列巴之乡”品牌建设工作。依托毗邻俄罗斯的独特区位和优质的小麦、荞麦、牛奶等原料资源,积极培育列巴特色产业,目前已发展300余家列巴工坊,形成“现代化企业+家庭作坊”并存的产业发展模式,2024年行业总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其中龙头企业额尔古纳市丽丽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额达780万元并获评自治区著名商标。
在文化传承方面,额尔古纳市建成世界最大列巴文化馆,推动列巴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优势,将传统饮食文化保护与现代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整合地理生态、文化体验和产业资源,额尔古纳市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列巴产业体系,使其成为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让列巴从传统食品升级为城市文化符号,是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额尔古纳市通过举办巴斯克节品鉴会、文旅展演、技能培训等活动强化产业凝聚力,通过媒体推广、标准制定、非遗活化等举措,持续提升‘中国·列巴之乡’知名度,促进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为额尔古纳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额尔古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让每一口滋味成为向往
当前,额尔古纳市正依托“大草原”“大湿地”“大河流”和最美中俄边境线等旅游资源,构建“春观开河、夏游林海、秋赏麦浪、冬享雪原”的全季旅游版图,同时推出列巴文化研学、界河生态摄影、民族特色家庭游等多条主题线路。而此次推出的额尔古纳市地产美食走进职工食堂活动不亚于一场微型文旅推介。未来,额尔古纳市还将通过“食堂+特产”常态化展销的方式,开通“边城味道”直购平台,让地标产品成为流动的文旅广告,持续释放“中国·列巴之乡”的品牌势能。
来源: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
美编:刘坤
主编:王亚男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